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中轴关节慢性炎症性疾病,根据其发病特点,中医将其归属“大偻”的范畴。在汉朝之前中医就已经对强直性脊柱炎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,《黄帝内经》载:“阳气者,精则养神,柔则养筋,开阖不得,寒气从之,乃生大偻。”大致说明了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病机。
《黄帝内经》中首次对痹证进行了描述,曰:“风寒湿三气杂至,合而为痹也”。在病因上强调了风、寒、湿三邪合至而为痹,即说明多种外邪的共同作用是痹证发生的条件。对于其病因,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多由督脉受病,风、寒、湿三邪侵袭所致脊椎骨部筋脉、肌肉强急。清代医家林珮琴在《类证治裁》中提出:“脊强,腰似折, 项似拔, 此足太阳经气郁不行。”指出本病因阳气受损,致使气滞木郁,经脉郁滞,经筋在循行过程中有“聚”和“结”的特点,在人体某些特定部位通过交、合、结、聚,使经筋间发生相互联系。
《黄帝内经》记载“所以不能冻栗者,肝一阳也…故不能冻栗,病名曰骨痹,是人当挛节也。”认为骨痹日久内传于肝肾,肾受损伤,而成肾痹。即说明强直性脊柱炎是由于肝肾损伤所致,同时,该病病程日久难愈,久病成虚,病及肝肾,病位在肝肾。《东医宝鉴·外形篇》卷二载:“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,腰脊强俯仰不利,宜乌沉汤。”本病早期治疗可以运用中药方剂羌活胜湿汤、独活寄生汤、乌沉汤等,有胜湿活血、理气解郁、行气活血、散寒止痛、消肿通络等功效,临床中对控制患者病情发展与减轻患者痛苦起到重要作用。本病经规范治疗、功能锻炼,完全可以达到临床缓解。此外,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本虚,治法上宜采用补益肝肾、健脾理气,以强筋骨、壮腰膝,同时采用健脾理气的治法,防止补益肝肾过于滋腻。
本病病程久,多会伴有气虚血少、肝肾亏虚,所以宜调补脾、肝、肾,让不荣则痛和不通则痛的症状得到改善,减少气血凝滞、经络闭阻不通的情况。
饮食调控也是本病治疗的一项重要内容。古人云:“三分治,七分养”,合理的饮食在常见疾病的治疗上有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。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饮食有节,应适时、适量、规律进食。饮食种类方面要求患者清淡饮食,做到五谷、蔬菜、水果、肉蛋类的合理搭配,同时五味(酸、苦、甘、辛、咸)调和。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饮食调护,促进身体健康,防止疾病进一步演化。
孙思邈《千金方》的饮食方法也指出:“春七十二日,省酸增甘,以养脾气;夏七十二日,省苦增辛,以养肺气;秋七十二日,省辛增酸,以养肝气;冬七十二日,省咸增苦,以养心气;季月各十八日,省甘增咸,以养气。”另外在医籍《医心方》记载具体食材食用时间:“春七十二日,禁辛味,黍、鸡、桃、葱是也;夏七十二日,禁咸味,大豆、猪、栗、藿是也;秋七十二日,禁酸味,麻子、李、菲是也;冬七十二日,禁苦味,麦、羊、杏、薤是也。”
预防强直性脊柱炎发生,在年轻时要避风寒,慎起居,顺时调摄,居处环境温暖干燥。本病常遇寒冷潮湿或长时间劳累,致使骶髂部疼痛、僵硬,腰部活动受限等症状加重,所以要关注天气变化,注意保暖,适当的休息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防治至关重要。